BM系列摆线齿轮液压马达工作原理和几点理论问题
首页 » 液压行业知识 » BM系列摆线齿轮液压马达工作原理和几点理论问题

         一、工作原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【图4-3一种摆线马达的典型结构】
          图1为一种摆线马达的典型结构,具有Z1个齿的摆线转子(即外齿小齿轮)14,与具有z2个圆弧齿形的定子(即内齿环)13之间有偏心距e,当两轮的齿数差为1,即z2–z1=1时,两轮所有的轮齿均能啮合并形成如图1中X-X剖面中(22=7,Zl=6)所示的z2(定子针齿数)个独立的容积变化的密封腔。配流轴(即输出轴)7上的横槽A、B与进出油口相通,在配流轴表面有相间均布的两组纵向油槽共22i条,一组(Zl条)与A相通,另一组(Zl条)与B相通(见图2)。在马达的壳体6中有22个孔C,这些孔经过辅助配流板10的相应的22个孔D而分别与定子的齿底相通(即分别与22个密封容腔相通)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图4-4配流轴外形
          配流轴上的纵向油槽起着配流作用,使上述22个封闭容腔中将近半数与压力油相通,而其余的与低压回油相通。
          当压力油经A口输入时,5、6、7腔进入高压油(见图3),转子(小齿轮)在油压作用下,按使高压腔齿间容积增大的方向自转。由于定子是固定不动的,所以转子在绕自身轴线Ol作低速自转的同时,转子中心Ol还绕定子中心02作高速反向公转(当转子公转时,亦即转子沿 定子滚动时,其吸、压油腔不断地的改变,但是始终是以连心线0102为界分成两腔,一侧的齿间容积增大即为高压腔,另一侧的齿间容积缩小即为排油腔)。公转一转每个齿间容腔完成一次进、回油循环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【图4-5摆线齿轮马达工作原理】
          通常的摆线齿轮马达采用6~7齿或8~9齿啮合。图1为6~7齿啮合(即定子针齿数为7、转子齿数为6)。如图3所示,两相互啮合的齿轮形成七个密封腔,当转子相对定子中心公转一转,此时转子自身在相反方向上自转1/6转,马达内七个密封腔分别完成从低压一高压一低压的一次循环。因此转子自转一整转时,七个油腔将完成六次循环,总起来即可得7×6=42个多作用式的高压油腔的容积。
         BM系列马达通常采用8~9齿啮合。当8个齿的转子公转一转时,九个容腔的容积各变化一次,而转子自转一转时要公转八转,即可得到9×8=72次容腔变化。所以,摆线齿轮马达体积虽小,却具有多作用式的较大的排量,因此,能输出比较大的扭矩,这就是摆线齿轮马达功率质量比能大大提高的原因。
          图1、图3中的转子在公转Z1圈后即自转一转,公转与自转的速比为i=(-Zl):1。图1中花键联轴节8将转子的自转运动传递给输出轴7,即可拖动工作机构旋转。由于输出轴本身就是配流轴,配流轴的连续配流,高压腔就随连心线O102的旋转而同步旋转(当转子反时针自转去转,即自转一个齿时,高压腔按公转方向顺时针旋转一周),即高压腔按(5、6、7)一(6、7、1)一(7、1、2)一(1、2、3)……一>(5、6、7)的顺序循环下去(见图3)。
          高压腔的连续旋转,使得转子和输出轴连续旋转。
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改变马达进出油方向,则马达输出轴的旋转方向也改变。
          顺便指出,由于花键联轴节花键齿数Z与配流轴表面的配流槽数是相等的,而配流槽分布又是高低压互相间隔,所以只要将配流轴与花键联轴节的花键安装位置错过一齿,在马达进出油口不变的情况下,马达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就相反。


本文标题:BM系列摆线齿轮液压马达工作原理和几点理论问题


分类:液压行业知识
标签: